作为三亚学院健康医学院/健康产业管理学院2022级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完成三年校园理论学习后,在这个假期,我们带着对健康领域的好奇与期待,开始我们三亚市中医院的实习之旅。
一、初入领域:从“纸上谈兵”到“实战预热”的忐忑与期待
实习之旅始于针推科,这里不仅有多样化设备、还有很多临床经验丰富的老师,他们积极引导,使我在期待和忐忑进入实习。实习师从经验丰富的臧老师,臧老师不仅技术精湛,更善于启发式教学。在电针的学习上,臧老师从针刺得气的基础讲起,耐心指导我如何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及耐受度,精准选择波形(疏密波、连续波)、频率和强度,将传统的针刺技术与现代电子仪器有机结合,以达到更佳的镇痛和调节效果。
(图1臧老师临床指导)
老师还亲手教我们在针灸针尾端安置艾段(温针灸)的技巧,让我们自己上手,看着艾绒的热力借由针体徐徐温灼穴位,使患者舒服一些,我的内心充满满足。
(图2潘月明同学实习过程)
二、深耕实践:在“问题解决”中理解专业的温度与深度
在体检科的实习中,我结合专业知识系统学习了体检全流程管理,从受检者登记建档、项目引导到报告汇总解读均有实践;熟练掌握了血压测量、身高体重检测、心电图操作、骨密度、中医经络等基础技能,能独立完成常规项目的操作与初步记录;协助制定个性化体检套餐,在健康宣教中积累了与不同年龄段人群沟通的经验。通过整理分析体检报告,我对常见慢性病的早期筛查指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深刻理解了体检工作在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中的前置作用,同时更明白在体检过程中学校老师常常讲到的沟通技巧。
(陈云祥同学与潘月明同学实习过程)
三、反思成长:从“学生思维”到“职业视角”的蜕变
实习的第三个阶段,在针灸一科,这里的操作更具传统特色。我们重点学习了拔罐疗法。从最初的不熟练到如今能熟练、安全地运用闪罐、走罐、留罐等多种技法,我看到了罐斑如何真实地反映身体的瘀滞状况。每当为患者起罐后,听到他们一声轻松的“舒服多了”,我内心便充满了成就感。同时,我还学习并实践了一些常用的按摩推拿手法,如滚法、揉法、拿法等,用于为患者放松肌肉、辅助治疗,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运用能力。
(阿智仁同学和潘月明同学实践过程)
四、总结展望:带着“校园所学”,奔赴“领域所需”
学习过程总结后,我们的实习仍然继续,在这里想要和在健康服务与管理技能专业上迷茫的朋友说:不要害怕理论与实践的“落差”,因为正是这种“落差”,让我们有机会在领域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也不要轻视每一个看似“琐碎”的工作,因为健康管理的价值,就藏在每一次数据记录、每一次家庭沟通、每一次方案调整里。以前在学校上课,在理论学习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觉得很烦闷,觉得课堂的老师很无趣,实际上我们需要正视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也指导实践。在这次是实习中,我们明白了:校园里的理论知识是“骨架”,而领域中的实践经历是“血肉”,只有将两者结合,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健康服务与管理者。
未来,我们将带着实习中的收获与思考,继续深耕健康服务领域。或许我们会从基层健康管理岗位做起,或许会继续深造探索“数字健康管理”(如AI辅助健康风险预测),但无论选择哪条路,我们都记得实习时带教老师说的一句话:“健康管理的核心,是让每一个人都能有尊严、有质量地生活”。让我们走出校园,走向领域,我们既是健康中国的见证者,更应成为健康服务的践行者——用专业守护健康,用行动传递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