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健康医学院/健康产业管理学院护理学专业23级实习学生于8月8日,正式进入儋州市农垦医院内科与眼科病房开展实习工作。身着整洁白大褂的他们提前到岗,精神饱满地投入晨间实习,血压计、视力表卡片及色盲检测图等工具整齐置于口袋中。目前,这群年轻学子已顺利开启从课堂理论学习迈向临床实践的重要阶段,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实习,展现出护理专业学子的良好风貌。
7:40血压计旁的“精准第一课”
内科病房3床,实习生吴为勤正俯身给一位老年患者量血压。左手固定袖带,右手捏紧充气球,目光紧紧锁定水银柱刻度,指尖的力度随着气球膨胀缓缓调整。上周因放气速度过快导致数值偏差的记忆还在,此刻每一个动作都格外谨慎。“130/80,数值正常。”吴为勤轻声报出结果,带教老师在一旁提醒:“记得同步观察患者状态,刚才爷爷皱眉时,可以稍停一下再继续。”吴为勤默默点头,在护理记录单上认真记下数据,也把“观察”二字刻进心里。
8:20视力表前的“沟通必修课”
眼科病房的检测区,另一名实习生李长江正为术后患者做视力复查。“您看这个‘E’字,开口朝哪个方向?”他举起视力表,特意放慢语速,将卡片微微倾斜以适应患者半躺的姿势。患者刚拆纱布,眼神还有些模糊,连说“看不清”。李长江没有急着换更小的字符,而是笑着引导:“没关系,您慢慢看,我们不着急。”来回调整了两次距离后,患者终于清晰报出方向。带教老师在一旁点评:“对术后患者,耐心比效率更重要,他们需要的是安全感。”李长江擦了擦额头的汗,操作本上又多了一行心得。
9:00色盲检测中的“细节观察课”
色盲筛查环节在眼科诊室进行。实习生王世才拿出检测图册,按照流程先让患者识别基础数字图,再过渡到复杂图案。当一位年轻患者对着某张图摇头时,王世才没有直接记录结果,而是轻声询问:“您看到的是颜色混淆,还是图案模糊?”这个细节被带教老师肯定:“筛查不只是看结果,患者的反应可能藏着其他信息,这是临床思维的起点。”王世才恍然大悟,原来一张检测图里藏着这么多“门道”。
10:10晨间总结:从“会操作”到“懂护理”
三项操作结束后,带教老师组织23级实习生在护士站复盘。“量血压要兼顾精准与人文,测视力要学会灵活调整,色盲检测要关注细节反馈。”带教老师翻着大家的实习手册,“你们今天不仅完成了操作,更开始明白:护理的核心从来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对人的关怀。”阳光透过窗户落在实习生们的白大褂上,口袋里的血压计还带着患者的体温。对他们而言,这三个小时的晨间实习,是技能的打磨,更是认知的蜕变——在每一次血压数值的跳动、每一次视力表的翻动里,“护理”二字的重量正慢慢清晰。
此次晨间实习不仅是对护理技能的实践与提升,更是对护理职业精神的深刻领悟。健康医学院护理学专业的实习生们通过实际操作,深刻体会到护理工作的核心在于技术与人文关怀的完美结合。他们的表现展现了新一代护理人的专业素养与责任担当,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们将在接下来的实习中继续成长,为医疗护理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