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贺新禧,迎春纳福
发布时间:2025-01-29 23:30:15浏览:10

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祖敬老、感恩祈福、阖家团聚、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民俗众多,包括喝腊八粥、祭灶神、扫尘、贴春联、贴年画、倒贴福字、除夕守岁、吃饺子、压岁钱、拜年、逛庙会等。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早期人类的原始信仰与自然崇拜,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丰收祭是春节最初的起源。人们丰收之后的祭献与庆祝自然成为年度周期的界标。人们利用各种季节祭祀仪式中断日常生活,以实现与天神地祇人鬼的沟通。

秦代至汉中期前,岁首在夏历十月,十月初一为新年,岁首新年与新春同时庆贺。秦朝的十月新年在汉朝称为“秦岁首”,其庆贺礼仪活动也保存下来。秦汉以后,中国社会逐渐脱离早期原始宗教信仰的影响,岁时节日与社会生活的协调受到关注。作为岁首的春节,在秦汉以后社会意义明显,朝廷将岁首作为展示与加强君臣之义的时机,民间则作为乡里家庭聚会的良辰。

魏晋南北朝时期,岁首称为元正、元日、元会。岁首朝贺仍是朝廷大典,由于典籍缺载,对于魏时元会大礼,只能知道概略情形。

隋唐春节,称为元日、岁日、元正。元日是新春的节日。从唐代开始,春节被定为政府法定假日,元日七天假期是年前三天、年后三天。每逢元日,朝廷照例举行早朝大典,庆贺新年。

宋元明清各代,春节称为元日或元旦、新年。正旦朝会仪式依然是皇家的重要典礼。殿上陈列仪仗,百官皆朝服冠冕,各路举人头名也身穿官服在朝廷站班。各州进贺官员各持地方特产品进贡。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国之后,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官方节日与民间传统节日出现分离,春节在公共社会中的地位时常发生变化,当然民间社会仍一如既往地享受着自己的传统节日。新中国成立前夕采用公历记年,于是一年之中出现了两个新年:公历新年元旦和农历新年春节。

下面是三首有关春节的诗词,供同学们欣赏: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选自王安石《元日》)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选自韩愈《春雪》)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选自李世民《守岁》)

春联红人心暖笑声朗朗,鞭炮鸣民意顺歌舞翩翩。顺着春节的同步轮,一步步走向春节。小十在这里也祝愿老师同学们诸事顺遂,平安康泰,蛇年如意,万事顺心。


  • 电话:0898-88386350 邮箱:kangguan@sanyau.edu.cn
  • 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学院路191号
  • 三亚学院健康产业管理学院(健康医学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24 University Of Sanya. All Rights Reserved.
  • Design By Taoyuan
    • 彩尙青年微信公众号

    • 健康产业管理学院官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