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铭记“523”|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粤海医院隆重纪念国家“523”项目55周年暨青蒿素问世50周年
发布时间:2022-06-150次浏览


青蒿素是中国首先发现并成功提取的特效抗疟药,问世50年来,帮助中国完全消除了疟疾,同时中国通过提供药物、技术援助、援建抗疟中心、人员培训等多种方式,向全球积极推广应用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为全球疟疾防治、佑护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揭牌仪式现场)

新冠肺炎疫情从发现至今,经无数医护人员艰苦奋战,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率先控制住疫情的国家之一。同样的大医精诚、同样的大爱无疆,50多年前就曾在祖国大地上发生。那时疟疾肆虐横行,为了抗美援越,“全国疟疾防治研究协作会议”于1967年5月23日在北京召开,为了保密,以开会日期为代号,即“523”项目。

2022年5月23日星期一,是国家“523项目”55周年暨青蒿素问世50周年纪念日。上午9时,“青蒿临床治疟源”纪念碑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粤海医院大门口落成揭幕,三亚学院健康管理学院陈小勇院长、党总支李卉妍书记受邀出席此次揭牌仪式。

(海南省中医药管理局陶旭处长进行演讲)

(三亚市卫健委吴晓冬副主任进行演讲

(三亚学院健康管理学院陈小勇院长进行演讲)

(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附属粤海医院王建春院长进行演讲)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提及青蒿素,同学们或许都会联想到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女科学家,著名药学家屠呦呦!她广泛收集整理历代医籍,后在《肘后备急方》中找到了灵感:“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但是历史的进程,从来不只是一个人的努力。提炼青蒿素的屠呦呦,临床上验证青蒿素抗疟功效的李国桥,以及甘当奠基石的无名英雄们,都值得被历史铭记。

(王建春院长讲述青蒿素治疗疟疾临床研究背后的故事)

“1986年9月,青蒿素获得新药证书后,作为青蒿素临床研究的牵头单位,李国桥教授带领科研团队进驻疟疾高发地区海南三亚,先后创建了广州中医学院三亚热带医学研究所和广州中医学院附属粤海医院。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在这里进行青蒿素及其复方制剂治疗疟疾的临床研究,为三亚市及周边地区疟疾患者提供免费治疗,抢救了大量的危重脑型疟疾病人;同时派出医疗队深入山区黎寨,进行疟疾防治科研工作。他们将中医整体观运用到疟疾防控领域,探索出青蒿素复方“全民服药、群防群治、灭疟求本”的疟疾防治方案,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三亚地区的疟疾防治工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粤海医院是当之无愧的“青蒿临床治疟发源地。”

如今,曾参与“523”项目的医疗科研人员,基本都已进入耄耋之年,50多年前,中国用长达10多年的艰苦长跑攻克疟疾;今天,新时代的医护人员带着使命,为全面控制新冠疫情努力前进。“大疫出良医”,面对疫情,三亚学院健康产业管理学院的同学们理应传承中医精华,铭记和传承好广州中医药大学李国桥教授青蒿素抗疟团队的拼搏精神、大医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的重要指示精神,将中国医学文化发扬光大。

文字 | 王心语

摄影 | 林昀源

编辑 | 李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