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1日,基于数字化支撑开展智慧康养特色学科发展专家座谈暨启动海南省重点研发项目《大数据赋能健康管理开展脑卒中监测、预警与循证研究》于书山馆中报告厅举行,本次活动由刘泽林(健康报社海南站站长、海南省健康产业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主持,出席的嘉宾为:孙鹏(华西三亚医院三亚市人民医院脑科中心主任)、杨涛(三亚学院工学部部长、信息与智能学院院长)、杨博雄(三亚学院信息与智能学院副院长、超算中心主任)、陈小勇(三亚学院健康医学院院长) 。本次活动旨在紧跟时代需求,融合创新发展,传播健康理念,致力打造健康产业特色高地,引领学科对接健康产业高速发展。
(主持人健康报社海南站站长、 海南省健康产业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泽林) (华南理工大学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实验室主任、 广东省人工智能中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文贵华教授作专题报告) 文贵华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实验室主任,广东省人工智能中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以线上的方式分享题为《数字诊疗技术赋能推动康养产业学科发展》的专题报告,主要从研究方向、中医诊疗现状、中医智能化的理解、证素辩证的理解、证素辩证AI模型、智能中医产品应用六个方面展开讲解。 文贵华教授介绍人工智能+中医诊疗的研究方向,指出目前中医诊疗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是:患者描述和辨证论治都存在主观性;四诊信息、诊断结论都具有模糊性;对于同一患者的诊断结果,不同医生可能不同或者同一医生两次诊断结果可能都不相同。文贵华教授还准确指明道,中医诊断现状问题在于没有将四诊合参:望诊没有充分考虑到神、色、形、态;闻诊基本没有可用设备进行辅助;问诊时询问信息不全面;脉诊效果不好,使用不便。文贵华教授还讲解了证素辩证的思维规律,让参会人员了解到证素的运用规律。文贵华教授还分析了智能中医诊断产品智能问诊、诊断病位病性、智能开食疗方三个功能,以及智能中医体质辨别在身份证识别、中医自动化体检、后台管理、打印个性化调理方案、健康管理等方面发挥的重要意义。最后,文贵华教授介绍智能中医应用产品可用在医院、养老院、月子中心、社区、药店、医疗旅游区域等场景。 (高峰对话)
(三亚学院工学部部长、信息与智能学院院长 杨涛(右三)进行分享) 三亚学院工学部部长、信息与智能学院院长杨涛表示现代高科技在高速发展,科学数据对科学研究、经济发展、人们的健康管理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杨涛院长鼓励以大数据+健康管理的模式发展健康服务产业,采用人工智能获取到大量数据,通过高科技产品积累大量的诊疗经验,挖掘数据、应用数据信息管理科技。对于新技术在医疗领域发挥的作用,杨涛教授表示充分期待,希望其能造福人类全方面的健康。 (三亚学院信息与智能学院副院长、超算中心主任 杨博雄进行分享) 三亚学院信息与智能学院副院长、超算中心主任杨博雄以影响人们出现近视眼的因素为例,从多方面分析原因,指出要注重内在健康的原因,积累健康数据,挖掘更加有用的信息来支撑科研保障。同时,杨博雄副院长还提出要重点关注并发展关于如何用大数据融入健康服务,让未来的健康管理技术能够准确筛查人们的健康情况,并针对健康数据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华西三亚医院三亚市人民医院脑科中心主任 孙鹏进行分享) 华西三亚医院三亚市人民医院脑科中心主任孙鹏从脑卒中的治疗方面展开交流,表示脑卒中是众多因素的长期积累所导致的。孙鹏教授强调情志对健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并介绍了可能导致疾病的其它因素,指明其它因素长期积累对疾病的影响。脑卒中作为疾病,需要将影响疾病的因素准确排查,而这需要就依靠人工智能对可能导致疾病的因素进行监测,以大数据为依托大数据助力健康服务与管理。 (三亚学院健康医学院/健康产业管理学院院长 陈小勇进行分享) 三亚学院健康医学院/健康产业管理学院院长陈小勇院长指出中医发展的过程中的弊端是中医和西医的判断方式和治疗方法处于不同的维度,现代技术难以充分解读深厚的中医学文化,这是一个发展中存在的难题。针对当下面临的一些突发且发展迅速的疾病和众多不稳定因素对健康的不利影响,例如脑卒中发病突然、时间短等不确定因素让人们对健康管理产生阻碍的问题,陈小勇院长强调医疗决策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当下医疗应尽快支持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前感知健康情况进行有效诊疗,通过计算机数据支撑、标准化支撑、大数据积累来实现健康模型管理,用数据全程监控健康,为人们提供全面细致的健康服务。 此次会议从中医和西医的角度进行精彩分享,围绕数字化科研研发、智慧康养特色学科发展展开交流,提升了对健康产业发展的认识,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联动高科技创新与健康监控深度融合,加快健康产业特色发展的步伐,推动健康产业的创新升级,展现出大健康产业的升级与活力。未来,健康产业离不开数字诊疗和大数据发展,健康服务也会更加智慧精准管理人类的健康。 文字 | 符芳妍 摄影 | 夏威仪 张雪莹 编辑 | 章宜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