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响应学生生源结构变化内环境,有效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战略。2018-2019年秋学期学校印发《三亚学院课程“三度”建设指导性意见》、《三亚学院课程“三度”建设实施方案》,严格本科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淘汰“水课”,打造“金课”,为学生合理“增负”,加强课程饱和度,深度和学业紧张度建设。学院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课程“三度”建设,4月25日,通讯社记者通过对健康产业管理学院专业老师专访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以不同的角度来了解课程“三度”建设。下面是任慧琴老师参与课程“三度”建设的一些个人想法与思考。
任慧琴老师认为课程“三度”建设提出的课程深度、饱和度与学业紧张度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深度、饱和度的提升有助于紧张度的实现,而紧张度的适宜提升也可印证深与饱和的“度”。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指出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要求高校教育要回归常识、本分、初心、梦想,可见本科教育水平的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化势在必行。随着近年来学校生源结构的调整,一成不变的教学观念和方式、方法显然无法满足更高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三度”建设的提出和实施,是我校在教育部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大背景下,顺应学校环境改革变迁的重要举措。
关于学业的深度,任老师认为首先教师要有深度,教师应当潜心研究教学,拓宽自身的知识面,深化知识点,更新知识成果,在专业领域不断充实自己。其次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因此不仅要将深化的书本内容传授于学生,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主动求知,寻找知识深度,鼓励学生走进图书馆,翻阅图书,查找文献,鼓励学生刨根问底的钻研精神。
关于课程的饱和度,任老师认为应当增加教学模式,让课程丰满起来。目前理论课程的学时数远高于实践课程,而学生更钟情于实践课程,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摆脱接受信息的被动性,学生动手和交流让课程变得有趣而不呆板,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因此,理论课程虽不可偏废,但建议适当增加实践的课时,在实践教学中贯穿理论的讲授,且实践课程亦可以给学生带来理论的“缺失感”,从而促进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学习理论知识,让学生对大学课程有真正的获得感。除课堂教学,学院也可积极发挥“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优势,让部分教学走出校园,走进企业等合作单位,让学生感受到专业与行业的对接,帮助学生树立专业的认知和自信。
关于学业的紧张度,任老师认为课程的深度和饱和度得到提升,学生想要紧跟这样的度,就需要加倍努力,刻苦学习,学业的紧张度自然而然就会加强。当然大学生有些还未形成自律、主动学习的习惯。因此教师可以增加考核的环节,但不能局限于期末考核,适当丰富考核形式,比如提问、平时作业、课堂考勤、期中考试等,增加考题的主观性,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组织语言,让考核不仅能够督促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于学习上,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真正学有所成。
通过这次课程“三度”建设访谈,希望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到它,并且需要老师和同学共同努力,为之做出改变,也希望在课程“三度”建设下,学院的学生可以全方位发展,成为健康产业高素质的本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