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竞争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水平,必须贯彻落实好三度建设计划和方案。我院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及学校的教育教学培养方案,实施课程“三度”建设,努力提升学生走向社会的挑战能力与竞争力,增加课程饱和度,拓展课程深度又依赖于一定的紧张度。其目的是为了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4月27日,通讯社记者对我院专业教师张晓辉老师进行了专访。下面是张晓辉老师参与课程“三度”建设的一些个人思考和体会。
课程“三度”建设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和目标,其内涵十分丰富。它要求教师教学过程贯穿一定的深度、学生学习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从而体现出学习的深度。作为一名教师,工作在教学的第一线,践行课程“三度建设”的实施势在必行。教和学是双边活动,应该密切配合相得益彰,提高学生学习的紧张度非常必要,同时要结合每个专业的特点来设置课程要求,提高课程的饱和度。
在实施教学方案的过程中,专业教师要有本专业整体设计的能力,深厚的专业知识底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课堂设计能力。老师必须围绕大纲理解、领会、吃透教材,针对自己的教学对象,把握教材的取舍,注意时间分配,承上启下,在课堂上启发和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随时对教学效果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度进行反馈。此外,老师在备课过程中应选取有深度、有难度的参考书,拓宽知识面,将自身的知识结构从平面变成立体的空间,提高课程教学的深度。
其次作为专业教师,必须要有责任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深度,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感受到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关于紧张度,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过度紧张的学习状态只会成为一种干扰的因素,不利于思维能力正常发挥,大幅度降低学习效率。但是紧张度太低,学生在课堂内失去压力,没有一定的约束,智力活动处于一种自由化状态,缺乏钻研精神,造成纪律松懈,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因此,教师需要思考如何控制适宜的学习紧张度。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分析教材,把握时间的节奏,把握重难点主次分明,同时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材施教。随时把握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此来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课程“三度”建设对于持续提高课程质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践行课程“三度”建设对于我院为学生构造无缝衔接的高质量“学业拼图”、培养新时代健康管理服务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课程“三度”建设在要求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也为教师完善自己的知识架构、拓展知识面、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契机。这有助于我院更好地聚焦学科定位,打造拥有健康的心理、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形象以及健康的素养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