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三度”建设,核心是课程质量的提高,要在课程的信息量、学科观点、专业理论和方法上下功夫。一方面,起步要“早”,做到知识先知、饱和度先受益、方法先学、应用价值先体验;另一方面,方法要“新”,强调在“专业知识架构的系统性”条件下的“新”,即“新观念、新观点、新内容、新方法、新技术”,突出早学、学新、学得有用。为了进一步加强健康产业管理学院学生对课程“三度”建设的理解,更有效地实施课程“三度”建设,4月28日,通讯社记者对健康产业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小勇教授进行了专访。下面是陈小勇教授对于课程“三度”建设的一些个人思考和体会。
学校开展课程“三度”建设,面对不同的专业、年级的同学设定相同的教学方案,针对健康产业管理学院的实际情况来说,目前健康产业管理学院的课程现状在于低年级通识课、专业理论课程、公共课程占主导地位,因此学业的紧张度相对较高。但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课程较少,因此多数学生展现出来精神面貌以及学习状态相对松弛。
学习的紧张度的提高在于课程量的多少,因此可以适当“增负”,增加一些专业课程的设置在提高课程饱和度的同时提高学习的紧张度。对于学习紧张度的控制要松弛有度,以便同学们更好地自我调节大学生涯,调节时间的紧张度,有监督学生学习的作用,使得学生在大学有所收获,未来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而学院的饱和度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包含了一些公共知识、社会价值观,同时对接与健康产业相关的一些知识。健康服务与管理、康体与抗衰老这两个专业都是一个跨学科的专业,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多维度、多专业、多结构的学习。课程饱和度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收集更多有益的知识,为以后事业的厚积薄发奠基。健康产业管理学院将会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将医食住行、人的全生命周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无缝对接,采取“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模式循环学习,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最后是专业的深度。专业的深度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大有影响,健康产业管理学院的学生将来从事的健康服务岗位,这需要有医学专业知识的深度、实践能力的深度,进行资料收集、健康管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的能力,以便未来能够在社会立足,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掌握膳食营养的专业知识,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因此提高自身膳食营养的专业知识深度十分必要。并结合运动、环境的专业深度,进行健康管理,让同学们站得更高,扎根越深,更好地适应社会要求。
整体来说,同学们要在广度上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专业上专研专业的深度,对自己的学业做好规划,把握大学四年有限的时间,张弛有度,厚积薄发,以适应社会、立足社会、扎根社会。